【推荐】小岗村40年电让生活大变样

区块链 阅读 123 2024-03-11 14:20:41

40年前的一个寒夜,小岗村还没有通电,夜幕笼罩下的村子一片寂静。为了吃饱饭,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紧紧凑在微弱的煤油灯下按下红手印,开始“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40年后,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小洋楼,街道宽敞干净,店铺鳞次栉比。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小岗村从无电可用到现在的4条110千伏线路环网供电,真正实现了用电无忧、以电致富。本报记者走进小岗村,实地探访多位小岗人,听他们讲述了40年来小岗人的用电变迁。

亮了! 乌漆墨黑的夜晚一去不复返

1978年的小岗村还没有通电,冬天的夜来得早,村里很快乌漆墨黑,安安静静。

在这样又冷又黑的夜晚,村民大都是不出门的,然而,经历了9个月的干旱和颗粒无收,小岗村的18个当家人坐不住了。11月24日,他们摸黑出门,悄悄在村民严立华家的茅草屋聚会,共同商量小岗的出路。

当时政策不允许分田到户,来聚会的人都表情凝重,不停地抽烟。最终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打破了寂静,鼓励大家开始“大包干”,摆脱眼前的困境。18个农民在一张纸上的签名处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

“那天煤油灯的光很暗,按手印时找纸上的名字都费劲。”谈起当年的情景,“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老人记忆犹新。那一年他35岁,对漆黑的夜晚已习以为常,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当年小岗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2元。

小岗村没通电时,严宏昌的长子严余山正在上小学,晚上写作业需要点煤油灯。“那时候买煤油很不方便,需要走20里路到镇上买,后来家里买了拖拉机,我就用拖拉机里的汽油做灯,灯很暗,需要使劲儿往灯前凑才能看清字,但是离灯太近,油烟熏得眼睛疼。”严余山情不自禁地比划起当年写作业的样子。

“大包干”让小岗人迈过了温饱线,对电也更加期盼。1982年,小岗村通电了,一条220伏的低压线路从村子贯通,周边4个村子共用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当地电力部门为小岗村勘查电线架设路径,研制供电方案。1982年参加工作的老电工王波回忆:“当时电工紧缺,也没有机器,几百根电线杆都是靠肩扛人抬,一点一点立起来的。”

通电的当晚,小岗村欢呼声一片。“当时家里用的只是5瓦的灯泡,一家也就只有一两盏,可是觉得好亮啊!电视只有少数家庭有,晚上大家都去有电视的人家占位置,去晚了就没地方了!”回想当时通电的情景,严余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有了电,就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乐了!用电再也不发愁

通电的喜悦没过多久,严金昌发现电总是不够用。“村里人经常串门,谁家新添置了新电器,大家看到了便会跟着买,这电器多了,村里的变压器就‘吃不消’,停电是常有的事。”严金昌回忆。

一打雷就停电,是那时候的常态,严金昌记忆最深的是1987年的夏天,有一次大暴雨,小岗村的变压器烧毁了,维修了很久,村里几个月都没用上电。

上世纪90年代,农村供电设施差、电网薄弱的问题更加突显。遇到结婚等大事,村民们会提前请电工来家里把把关。“必须请电工来确认婚礼上的电器能不能用,不然停电就不好了。”严金昌解释说。

随着农村百姓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与农村电网发展薄弱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1998年,国家推行“两改一同价”的电力体制和电价大改革,当地供电部门为小岗村实施了电力改造,投资135万元,架设了10千伏的裸铝线路,电线线径从16、25平方毫米上升到了35平方毫米,电线杆从7米的木头杆换成8~10米的水泥杆,还专门安装了一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压稳了,电费降了,村民们非常欢喜,开始购买多种多样的电器。严金昌购买了两台空调,可是刚用了一年,便发现高峰期时电又不够用了,家里的空调成了摆设。

“问题会解决的。”严金昌总是很乐观。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成立,加快了农网改造的速度。小岗村里架设的裸铝线径上升到50平方毫米,变压器更换为315千伏安,村民们终于可以放心用电。

2008年,在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小岗村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旅游业、工业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这一年,村里新增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10千伏线路也有了两条,严金昌一家新盖了小楼,还开起了农家乐,取名“金昌食府”。

2008年以来,严金昌目睹着村里的电力设施越来越好。2015年,110千伏小岗村输变电工程和配套电网相继投入运行。2017年,35千伏小溪河变电站完成了增容,实现3个变电站4条10千伏线路对小岗村环网供电,小岗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同时凤阳县供电公司加快了小岗村台区改造力度和运维质量提升,小岗村户均容量达3.62千伏安,远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如今的供电服务令严金昌格外满意,以前找电工维修需要自己去找,有时候电工不在家便需要等很久。“现在一个电话,供电所的员工就来了,服务贴心,就像自家人一样。”严金昌说。

现在,严金昌家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电费,用电量相当于刚通电时全村的用电量。

如今,这位75岁的老人每天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说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亮堂。

富了!电气化助推小村庄争创大品牌

记者在小岗村南边的田间地头,看到55岁的程夕兵时,他正在自家的田里忙活。

程夕兵是土生土长的小岗人,自2014年以来,他通过土地流转、代种共种植了430多亩田地,成为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每年8月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如果水没有到位,不管前期管理得多好,都不会有收成,几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提起灌溉用水,程夕兵笑着说,“这可离不开电啊!”原来小岗村地势高低不平,村民需要通过电水泵将水引到田地,用程夕兵的话说,如果没有电,那就没有水,他的庄稼就遭殃了。依靠充足的供电,程夕兵的田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年大约有20万元的收入。但程夕兵并不满足,他正在研究生产有机稻,准备让小岗这个品牌发扬光大。

电力足了,乡村电气化工程快速推进。据安徽凤阳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凌海涛介绍,从2007年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凤阳县供电公司先后建成了6个电气化乡(镇)、67个电气化村,新增配电变压器109台,架设线路133.87千米,电气化乡镇比例达到37.5%,电气化村的比例达到34.5%。凌海涛说:“今年凤阳县供电公司投资265万元,全力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新增配电变压器18台,架设线路21.6千米,力争今年年底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县。”

最近,小岗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多,各类企业不断进驻,报装容量增大,为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凤阳县供电公司为其新建10千伏线路工程,其中架空线路约10.078公里、电缆线路约1.666公里,大幅度提高了园区供电可靠性。

与很多小岗人相似,出门闯荡的严余山格外注重打造小岗的品牌,多年来他创办了5家企业,涉及加工业、建材业、能源等多个行业,每家都带有“小岗”字样。近年来,他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节能需求日渐增长,尤其是节约电能。于是,2006年,严余山成立了小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多款节电设备,在他的家里,已经摆放了几十项专利证书。

2014年,严余山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到小岗村,开始电商和物流创业。“现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大家都习惯了网购。”因此,严余山与各大物流公司都签订了代理协议,现在每天傍晚,严余山都会开车到镇上把小岗的土特产寄往全国各地,把小岗人的快递包裹带回村里。如今,小岗人特别珍惜小岗这个品牌,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小岗村人均年收入达18000元,是1978年的818倍。“现在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电,电力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依靠小岗可靠的电力供应,我希望把小岗的品牌打造得越来越好。”严余山说。

小岗村只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强劲电力的支撑下,农村越来越美,百姓越来越富,农村经济越来越繁荣。

虚拟动作捕捉技术

手指动作捕捉服务

动作捕捉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推荐】南昌批复河砂可采区由赣昌砂石统一经营 下一篇: 【推荐】全球商报媒体聚焦宝鸡高新区点赞宝鸡智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