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价冲击波看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走向

基金定投 阅读 92 2024-07-06 12:13:04

从“物价冲击波”看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走向

从“物价冲击波”看2011年中国宏观调控走向 更新时间:2010-12-5 8:38:34   从“物价冲击波”看宏观调控走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逐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在中国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时期,一轮“物价冲击波”悄然而至。

波澜既起,如何应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期,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而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将成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管理通胀预期:明年宏观调控重中之重

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开始出现较快上涨,CPI涨幅已触及3%左右的“警戒线”。

“年初国家制定的物价目标是3%,但现在看来,比我们想象的要严峻一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说,“我们密切关注物价形势的变化,估计今年总的物价情形会比3%稍微高一点。”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果断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其密集程度为近年来所少有。

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力调控措施,使不少人对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给予空前关注。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调控措施“释放出一种鲜明的信号”,表明国家更加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鹏说,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充裕、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输入性因素等潜在通胀压力仍将长期存在,从而可能推动物价在明年下半年出现反弹,全年总体物价压力大于今年。

专家普遍认为,尽管当前物价上涨尚在可控范围,并未出现严重通胀,但从长期看,通胀压力仍将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展,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不能松懈。

美联社援引北京一家咨询公司常务董事威廉赫斯的话说,到目前为止,价格波动还限制在食品领域,但随着北京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大量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资金在经济中流动,通货膨胀还可能扩散到其他领域。

“当前乃至‘十二五’期间国家应坚决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军建议,明确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3%至4%作为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控制目标区间和警戒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这些有针对性的举措,将从多个方面维护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会减弱,特别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为稳定物价奠定了扎实基础。

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调控更趋灵活性

分析这一轮“物价冲击波”,既有灾害天气等临时性因素,也有农产品成本和需求上升等必然趋势;既有国际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影响,也有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给物价上涨造成的压力。

“各种商品价格‘按下葫芦浮起瓢’似地轮番上涨,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流动性过剩。”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新增贷款接近7万亿元,离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信贷目标仅一步之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规模已近70万亿元,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供应国。

庄健认为,目前通胀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今后我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短期难以有效缓解。特别是11月初美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后,全球流动性泛滥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着更大的资本流入压力。

回顾历史,这一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出的。到2009年底,尽管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但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当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坚持货币政策不变。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无论是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还是出于防通胀的需要,货币政策都需要适度调整和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未来通胀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发挥作用方向和力度都将进行调整。

事实上,近一个多月来,央行已连续采取加息、全面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收紧型货币政策。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也明确表示,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

谈到货币政策的调整,郭田勇认为,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中央将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然,有所缩紧并不意味着将实施全面的紧缩政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指出,货币政策应尽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上,防止打击面过宽。

驾驭多难挑战:在“防通胀”与“保增长、调结构”间寻求持续平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高达11.9%,之后虽然逐季回落,但前三季度增速仍然超过10%。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字,中国经济今年有可能增长9.5%。

在经济学上,“防通胀”往往代表着经济收缩期的调控方向。那么,在应对“物价冲击波”过程中,中国经济是否会减慢增长速度呢?

“明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会有一些新的重大项目上马,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同时出口也将在绝对量上保持增长趋势。

但陈昌盛也承认,通过总量政策调节经济会面临一定困难,预计明年上半年房地产业的数据可能会比较难看。

展望未来,提高利率有可能给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造成的困难,银行贷款减少可能会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行政干预市场价格可能造成的供给相应减少,等等,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宏观调控既要控制物价持续上涨逐渐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势头,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业下降过快引发经济衰退,还不能放松经济结构调整这件大事。在三者间寻找持续平衡,是重点,也是难点。

中央虽已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应着眼长远,适度调控。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指出,货币政策要考虑长期通胀预期,改变负利率状况,支持实业发展,打击投机行为,形成经济良性发展循环,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具备更大的“用武之地”。陈昌盛建议,政府应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冲击。

“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指出,明年的宏观调控,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专家普遍认为,总的看明年增长不是大问题,只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就有把握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0日介绍,许多地区最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有关通知精神,相继采取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减免和清理多种费用,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等措施,稳定物价、安定群众生活。

相关文章:

管理通胀预期成明年调控重点房市上半年或受压货币政策转向不会使股市走熊中央定调:货币政策明年变“稳奖”沪指本周下跌逾1%明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或加息2-3次直接干预非根本之策扩大进口抑制通胀扩大进口抑制通胀中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宽松变稳健中国经济进入常态管理

自动测量仪

影像测量软件

影像测量

轴类测量仪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从满足转为控制中国煤炭政策转型 下一篇: 从碳计量到碳披露中国企业仍需提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