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流行字体,竟然“冷冻保鲜”在了这条小马路上

新闻热点 阅读 39 2024-11-07 17:49:55

从临青路拐到杨树浦路,路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店招也都不复存在。

唯一能看出当年马路繁华旧影的,只有那块“天真照相”的招牌。

这些最后的野生字体店招,终会消失在城市桑田沧海的变迁中。

■临清路上的图文设计店,两侧介绍小店业务的艺术字像霓虹灯一样五颜六色。

给老陈制作广告字的图文设计店和他家就隔了一个门牌号。

小店经营的各种业务被缀以不同颜色,贴满在门面两侧。不过,其中最醒目的应该是新贴上去的业务:“动迁复印”。

“就等拆迁了。”老板娘商阿姨倚在躺椅上,懒懒地说。

这家店也是1995年开的。当时,附近的工商业还比较繁荣。商阿姨的老公在美术业余大学进修后,由他负责店里图文和广告的设计。

■窗户上的米老鼠贴纸大概是为附近商家设计的

“刚开始都是手写,而且写字都是写反的,因为要贴在玻璃上。”商阿姨说,“阿拉看看老难噢?伊讲不难呀,写起来老便当(简单)的。”

“现在不大手写了,除非有人要做锦旗,或者请阿拉帮忙写感谢信。”

这时,有位爷叔拿来一只手表。

“谢谢噢。几钿啊?”商阿姨问。

爷叔摆摆手:“不用唻。电池摆了嗨也是浪费,侬讲是伐?有问题随时随地拿过来调。”

原来,爷叔是隔壁邻居,开了一爿修理店,修钢笔、眼镜、拉链、拷钮,给手表换电池。

■爷叔的修理店门口,老式的门窗上手写着他能提供的各种服务。

这些业务都明明白白手写在门面上,野生而质朴。只是,不知多久没生意了。

“咯吱”一声,看我们驻足门前,爷叔把门关了起来。

厉致谦点评:

“锦凤百货商店”的店招字,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和现在流行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字与建筑融为一体,材质甚至可能都是一致的。

这家店占据着临青路13号、15号两个门牌号,却只开着两扇旧旧窄窄的木门。远远看过去,店里黑漆漆的,很容易错过。

可走进店里,却意外的宽敞,一股国营老店的气息扑面而来。深色的木制置物柜紧贴着两侧墙壁,当中几个拼接的玻璃柜台围成一个“U”字型。

柜台里的商品包装都皱了,但摆放得还算整齐有致,除了绳、线、带以外,还有劳防用品、“国民毛巾”。

■店里无论是陈列还是售卖的商品,依然像八九十年代的国营商店。

坐在玻璃柜后面的爷叔翘着腿在看报纸,面前一杯热茶、一只风扇,几缕头发顽强地贴在光亮的脑门上方。

爷叔姓叶,90年代就在这里上班了。“这家店1949年就开了。上头‘百货商店’那块牌子,大概60年代做的。”

“过去杨浦区不得了的服装厂,每趟来买线,都要好几百箱。”

“厂里的打包带、封箱带都到阿拉这里订。绳、线、带三样东西,整个杨浦区就阿拉最专业,一点不吹牛皮。”

“老早生意老好噢,80年代一个月营业额好做百把万。”

“现在一点生意都没了,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吧。”老叶口气淡然,好像早就习惯了这样闲着。

■从店招可以看出,开在路口的这家绸布商店过去门面很大。

走到临青路、杨树浦路路口,沿街门面房的上方有凸起的店招,一个个字分得很开。

“倷布店还开了嗨啊?”店里走进一位穿白T恤、印花阔腿裤的短发时髦阿姨,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姑娘。

要不是她发问,我们还以为这家布店已经关张。

原本七开间的门面如今被一分为三,布店缩在中间,紧挨着杨树浦路上修路的工地。

仔细看才会发现,台子上灰扑扑的塑料罩子下面,其实压着一卷卷布匹。

■从布匹的花色来看,有些年头了。

“嗳,钉子户了。”店主老金开玩笑说。

他喜欢站在店门外面,走过路过的人只要不问,他也不响,似乎把做生意这件事已经看得很淡了。

小姑娘看中了一块彩色波点的布匹,吵着说:“阿娘,我要!”

“喏,跟侬讲得通。”阿姨对老金说,“我是做裁缝出身,阿拉侄子侄女养出来,衣裳都是我做。”

“个么她(指小姑娘)养出来,我倒蛮开心的,帮她做了件衣裳。结果阿拉新妇(儿媳)一趟也没让她穿过。”

“她(指儿媳)讲嘛不讲呃,个么侬自家要拎得清呃呀。我从此以后不做了。”

阿姨的语气颇为抱憾。

“吃力不讨好。阿拉懂呃。”老金笑笑评论说。

■这家绸布商店从外表看像被“废弃”了一般,没想到竟然有顾客光顾。

只是耐不住小姑娘软磨硬泡,阿姨自己也是技痒,忍不住往孙女腰间一量,跟老金切磋说:

“像她这样大,做条裙子,一公尺(布的长度)足够啰?”

“关键看侬式样、裙摆,这有讲究。”老金的专业精神马上来了。

阿姨最终还是扯了一尺布,20块钱。

剪布、撕布,老金的动作一气呵成,引来我们的惊叹。

“我做了48年唻,老早分到工矿还蛮开心的。”老金说。

这家临青绸布商店是百年老店了。

老金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从其他布店调到这里的时候,店里有三十多个员工,生意兴隆,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现在门楣上的店招就是90年代的时候做的。

■绸布商店的店招,一个个字是立体凸起的。

“老早(店招)是平的,90年代行(流行)凸出来的。”老金回忆说,“请人来做,先要手写,然后放大,再用水泥堆出来这种效果,花了几个月。”

那时,杨树浦路上还很热闹。“服装店、自行车店、小百货店、糖果店……对过国棉九厂女工多,这种商店都要有的呀。”老金说。

只是如今,路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店招也都不复存在。

唯一能看出当年马路繁华旧影的,只有那块“天真照相”的招牌。

厉致谦点评:

“天真照相”的字体很有意思,有民国美术字的遗风,但是从字的工艺和材质来看,可能晚于“临青绸布商店”和“锦凤百货商店”。

它曾经是大杨浦一家名气很响的照相馆,解放前就有了。

有读者告诉我们,天真照相馆是她外公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当然,现在已人去店空了。

这些最后的野生字体店招,终会消失在城市桑田沧海的变迁中。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韩小妮/

实习生:雷皓仪/ 拍照片:韩小妮/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欧大师隔热隔音门窗

如何选择高端门窗品牌

欧大师铝合金门窗

欧大师系统节能门窗订制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不可思议窗户上讨厌的灰尘居然来自遥远的彗星 下一篇: 不同的室内空间布局如何选择断桥铝门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