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十大铝合金门窗厂家
文章目录:
1、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2、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3、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7月30日电(记者令伟家、马丽娟、陶一萍)下午5点多,日头西斜,在村子旁的工业园区上了一天班的刘双斌简单收拾一下,骑上电动车准备下班回家了。
刘双斌今年27岁。12年前,全家从宁夏南部的西海固,搬迁到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从他上班的公司到家里,骑电动车只需要五六分钟。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象过,出了家门就有平路。”刘双斌说。笔直干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小院落,鲜花盛开、水果挂梢的小花园……面对这些如今已习以为常的风景,刘双斌觉得,过去在老家西海固的日子“遥远得仿佛一场梦”。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刘双斌出生在距离红寺堡区200多公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曾经的西海固,缺水、缺粮、缺路,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
刘双斌的老家毛套村藏在六盘山深深的“褶皱”里,家是盖在半山坳上的一间土坯房。“一户和一户离得很远,出门往外面望,除了山还是山。”
在刘双斌的记忆中,最痛苦的是每天的上学路。学校离家十几里远,天不亮就要起床,爬坡过沟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因为离家远,他中午也不回家,两个馍馍加一瓶水,就是午饭,“最多的是玉米面、荞麦面、糜子面馍馍。”
吃水难是老家西海固刻在刘双斌记忆中的另一个印象。“去十里外的山沟里挑水,一天三四趟。一桶水到家只剩半桶,一半洒在了山路上。那时我总想着有一天要离开大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将西海固123万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干旱区,搬迁到地势平坦、靠近黄河的地区。
2012年,刘双斌一家5口作为生态移民,搬到了红寺堡区。“那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父母割麦子,村里通知要搬迁了。”刘双斌说,“当时不知道红寺堡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早先搬迁过去的人说,那里‘地都是平平的,没有山路’。”
政府给每户移民分配了一间新盖的砖瓦房。刚到新居的刘双斌,把屋里屋外查看了个遍,“比老家的土房子气派多了,厨房还有自来水!”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航拍图。 新华社发
刘双斌的新村子叫弘德村,村里给每个移民分了一亩地,刘双斌一家总共5亩,现在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2600多元的收入。刘双斌职校毕业后,现在和妻子、父母一起,都在村子附近的工业园打工,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在3000元左右。“这里活儿很多,只要人勤快,干什么都有收入。”
帮扶干部(右)和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前两年,家里又盖了两间新房,添置了新家具。记者看到,铝合金门窗锃光闪亮,白色的地砖干净整洁,沙发、茶几、冰箱、彩电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两年,村里又改造了卫生厕所,原来的蹲坑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厕所,现在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刘双斌笑着说。
刘双斌的家门前还有个小小的园子,青辣椒、小番茄掩映在绿叶中,苹果树、梨树上面挂满了青色的果实,葡萄藤攀爬在篱笆上,黄花菜绽放着细长的花瓣。“春天有花,夏天有叶,院子里有生机,看着心情就好。”
弘德村村支书任军说,全村5600多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216万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技能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从短期工变成长期的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
说起将来的打算,刘双斌说,现在国家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很大,他想多学点技能,多攒点钱,“在县城买套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宁夏弘德工业园区航拍图。 新华社发
从西海固到红寺堡——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双斌的“两重人生”
新华社银川7月30日电(记者令伟家、马丽娟、陶一萍)下午5点多,日头西斜,在村子旁的工业园区上了一天班的刘双斌简单收拾一下,骑上电动车准备下班回家了。
刘双斌今年27岁。12年前,全家从宁夏南部的西海固,搬迁到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从他上班的公司到家里,骑电动车只需要五六分钟。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象过,出了家门就有平路。”刘双斌说。笔直干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小院落,鲜花盛开、水果挂梢的小花园……面对这些如今已习以为常的风景,刘双斌觉得,过去在老家西海固的日子“遥远得仿佛一场梦”。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刘双斌出生在距离红寺堡区200多公里之外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毛套村。曾经的西海固,缺水、缺粮、缺路,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
刘双斌的老家毛套村藏在六盘山深深的“褶皱”里,家是盖在半山坳上的一间土坯房。“一户和一户离得很远,出门往外面望,除了山还是山。”
在刘双斌的记忆中,最痛苦的是每天的上学路。学校离家十几里远,天不亮就要起床,爬坡过沟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因为离家远,他中午也不回家,两个馍馍加一瓶水,就是午饭,“最多的是玉米面、荞麦面、糜子面馍馍。”
吃水难是老家西海固刻在刘双斌记忆中的另一个印象。“去十里外的山沟里挑水,一天三四趟。一桶水到家只剩半桶,一半洒在了山路上。那时我总想着有一天要离开大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将西海固123万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山干旱区,搬迁到地势平坦、靠近黄河的地区。
2012年,刘双斌一家5口作为生态移民,搬到了红寺堡区。“那一天我正在地里帮父母割麦子,村里通知要搬迁了。”刘双斌说,“当时不知道红寺堡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听早先搬迁过去的人说,那里‘地都是平平的,没有山路’。”
政府给每户移民分配了一间新盖的砖瓦房。刚到新居的刘双斌,把屋里屋外查看了个遍,“比老家的土房子气派多了,厨房还有自来水!”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航拍图。 新华社发
刘双斌的新村子叫弘德村,村里给每个移民分了一亩地,刘双斌一家总共5亩,现在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2600多元的收入。刘双斌职校毕业后,现在和妻子、父母一起,都在村子附近的工业园打工,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大致在3000元左右。“这里活儿很多,只要人勤快,干什么都有收入。”
帮扶干部(右)和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前两年,家里又盖了两间新房,添置了新家具。记者看到,铝合金门窗锃光闪亮,白色的地砖干净整洁,沙发、茶几、冰箱、彩电等电器一应俱全。“这两年,村里又改造了卫生厕所,原来的蹲坑旱厕改成了冲水式厕所,现在和城里人没啥两样了。”刘双斌笑着说。
刘双斌的家门前还有个小小的园子,青辣椒、小番茄掩映在绿叶中,苹果树、梨树上面挂满了青色的果实,葡萄藤攀爬在篱笆上,黄花菜绽放着细长的花瓣。“春天有花,夏天有叶,院子里有生机,看着心情就好。”
弘德村村支书任军说,全村5600多人,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216万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技能培训,让移民有一技之长,从短期工变成长期的产业工人,有稳定的收入。”
说起将来的打算,刘双斌说,现在国家对移民村的扶持力度很大,他想多学点技能,多攒点钱,“在县城买套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来源: 新华社
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银川10月14日电 题:宁夏红寺堡:移民安置点的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王永前、于瑶、刘海
如果没有20多年前的那场移民大迁徙,2700多平方公里的红寺堡仍是一片沉寂的荒原。今年40岁的移民王航弟也不可能从西海固来到黄河边拓荒、安家,住上两层楼房更是天方夜谭。
“那时几个姊妹就睡一张炕,整整睡了十几年。”干旱少雨的西海固给王航弟带来的苦,不仅是缺水,还缺一个像样的家。
住新房成了她最大的愿望。2002年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山沟里搬迁到当时的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王航弟和丈夫逐步摆脱贫困,先后三次建新房,从54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再到210平方米,一座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二层小楼,终于让她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成真。
2022年8月4日,王航弟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自家二层楼房前,她手里拿着的是10多年前住房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经过20多年的移民开发,红寺堡这个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蓬勃发展,成为移民搬迁致富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样板。40%的绿化覆盖率、超10万亩的酿酒葡萄种植园、近500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曾经的戈壁荒原已是生态绿洲,葡萄、枸杞、黄花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轻工纺织等现代工业趋向规模化,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红寺堡城区一角(无人机拍摄)。受访者供图
到2021年底,红寺堡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之初的3200多元、800元,分别增长到2.7万元、1.2万元。
“靠着种枸杞和黄花菜,以及直播卖货,现在一年能挣40多万元,有了条件就盖新房,安居才能乐业嘛。”王航弟说,盖房子在移民心目中分量最重,有了新房扎下根,移民的精气神就不一样。
20多年间,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民李学会家庭院里栽的果树没变,但房子已经翻新了四次。走进他家,装有铝合金门窗、太阳能热水器的房屋宽敞明亮,院落漂亮整洁,多种果树点缀让庭院清新别致。
一块写着“智慧民宿8号”的招牌,挂在李学会家门前,也推开了他家的致富之门。如同房屋的巨变,投身乡村民宿产业让李学会和周边60多户移民一起经历着“三变”——“主妇变厨师、住房变客房、家庭变民宿”,越来越旺的民宿经济让他们因“房”而兴。“做民宿除了一年5万元左右的收入外,主要是能在家就业,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容易。”李学会说。
国庆节假期,游客在永新村农家乐“共享庭院”中漫步。新华社记者冯开华 摄
“我们坚持把每一代房都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在新旧对比中,展示好那一段难忘的移民史,让文化真正融入乡村振兴进程中。”村党支部书记王浩说,永新村就像一家“移民客栈”,不仅让游客住“永新”民宿,还听“永新”故事。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国之重器,步履铿锵达立助力福建漳州核电厂项目
漳州核电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境内,漳州核电厂是福建省首个在项目起始阶段就按照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论证的成熟沿海厂址。云霄县依山傍海,丘陵、滩涂、腹地等地貌多样,地质条件优越,可满足各种能源项目的建设需求
-
做梦都想有个露台,可以养花种菜、吹风烧烤住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对于二层及以上楼层来说,如果有个露台,绝对是一个大大大大的卖点。可养花种菜,可吹风观星,可烧烤堆雪人……太赞了有木有?所以,谁不想有个露台?
-
信丰一学校操场搭建“板房”教室 刚装修就搬入上课
中国江西网问政江西讯 记者万思报道: 连日来,多名学生家长反映,赣州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五年级多个班级,因教室不够用,只能在操场上搭建板房上课,多名家长担忧环保是否达标。
-
保定一家4口被害警方悬赏5万追凶,见此人速报警
25日,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清苑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日前,该区发生一起4人死亡重大刑事案件。目前,警方已发通告,悬赏5万元人民币缉凶。通报称,2020年4月2
-
保利永兴里压轴登场,火热认购中,静安城央千万极致之选
大家期盼许久的保利·永兴里突发认筹,首日破百组。117套100㎡三房,均价12.5万/m2,主力总价1200万级,正在如火如荼的认购中!偷偷打听到现场人山人海,还没到晚上当天认购数据就100+组了!
-
奥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奥狮科技公司上班好吗)
大家好,奥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奥狮科技公司上班好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奥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奥狮科技
-
今天股市多少股跌停(股市怎么看涨停和跌停)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今天股市多少股跌停,以及股市怎么看涨停和跌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
五日龙虎榜追踪机构抢筹这56股-股票资讯去哪里看快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6月27日沪指收盘报3189.44点,涨38.82点,涨幅为1.23%,近五日涨跌幅为-2.56%。近五日A股成交量3480.16亿股,成交金额46084.86亿元。近五日龙虎榜中,机构
实时快讯
-
2024-12-31中国人寿与中国中车成立新能源基金强调ESG投资-中车基金
-
2024-12-31中国人保车险团购活动--------商会广场-人保车险活动优惠多少
-
2024-12-31中国中车,北向资金持股创历史新高,股价却还趴在5元-基金南车基金
-
2024-12-31中国中车(601766)6月1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483.73万元-中国中车股票多少钱
-
2024-12-11海富纳数控:量身定制智能制造设备,推进门窗行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