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真的没救了?为撑排面强凹人设,狂撒狗血频遭群嘲

财经要闻 阅读 92 2024-12-10 18:55:37

来吧,一个反复被拷问的问题:

国产剧为什么没有生活?

问得多了,习惯了,好像也不需要回答了。

“就是这样啊。”

“剧和生活一样,那我还需要看吗。”

“编剧们都没上过班吧。”

……

Sir今天想说的是,生活感的消失,也许不是从国产剧开始的。

01

生活是什么?

吃穿住行。

每一个细节,都影响到观众是否能够带入。

而我们最常看到的是:

主角顶着普通人的名号,却从不干普通人的事。

《恋爱先生》里的罗玥(江疏影 饰)都惨到在异国他乡流落街头翻垃圾桶。

居然还能坚持换衣服、化全妆。

《我的前半生》里的家庭主妇罗子君(马伊俐 饰),离婚后收入断崖下降,过上了吃小笼包都要打包的生活。

但喊穷的时候,依然带着她十几万的爱马仕包。

而《欢乐颂》樊胜美(蒋欣 饰)。

一边是穷苦出身人设,受困于原生家庭的拉扯与盘剥,一边是带妆敷着高价面膜。

国产剧的角色,不分阶层,一律都要讲排面。

演员不能变“丑”变“土”,生怕一点点的不够精致。

吃饭也很讲究。

《我的真朋友》里月薪两千的程真真(杨颖 饰),有一个信用卡欠了五千时的落魄场景:

她一个人坐在自己整租的精装豪华一居室的沙发上,自叹委屈,看来今晚只能吃速食了。

两块五一包的方便面?不不不,是二三十一桶的自嗨锅。

吃就吃吧,她还要拿个小碗。可大家吃速食难道不就是为了少洗碗?

至于住?

很多国剧里的床,铺得比酒店还平整,没有一丝睡过人的痕迹。

书架上厚厚的精装外文书,其实只是一堆硬纸壳子。

而装修得高大上、一尘不染的医院和诊所,甚至让人好奇会不会是只是节省成本用绿布做出来的CG特效。

比样板间还样板间。

△ 《微微一笑很倾城》《七月与安生》《恋爱先生》

其中,不乏一些主打“烟火气”“人情味”“老百姓家常”的剧。

《北辙南辕》,白奶奶(刘晓庆 饰)家住北京奥森大别墅,窗明几净绿树成荫,看起来岁月静好。

家里满满当当的调料瓶、腊肉、腌菜,好像是在强调这是个用心经营生活的奶奶。

但。

这比普通人卧室还大的厨房,三面通透的窗户,豪华的装修,早已经把普通人不知道甩到哪里了。

想要营造温馨氛围,哪个观众能够共情?

悬浮。

但这是国产剧没有生活的1.0版本,已经被吐槽过很多次。

之后,事情并没有变好,反而变本加厉。

过去看偶像剧,悬浮点也能被原谅,但现在很多打着关注社会话题的现实题材换了种搞法。

比如,之前Sir写过的《凡人歌》,明面上的烟火气保留了:

普通打工人蜗居出租屋,赶早晚通勤,中产家庭明面光鲜,但为了工作也得陪酒喝吐……

但故事,又让位给了编剧刻意制造的冲突。

强行对立,价值矛盾,困境累加……

用极端情况下的想当然去吸引观众的火力。

为了制造困境,让角色们做出违背常理的抉择,给观众一种“卧槽还能这样”猎奇荒诞。

类似还有《好团圆》,打着生活剧的幌子,狂洒狗血。

明明是女性视角的叙事,依靠的依然是狗血情节堆砌,使用大量的短剧式吸引人眼球的爆点设计。

渣男、出轨、抓小三。

就像Sir所说的,每一个片段单拎出来似乎都能讲通,但反复堆砌,失去了柴米油盐,就让所谓的“生活”,沦为了挑动观众的情绪垃圾。

国产创作失去的不是生活气,失去的,也是真实的人。

剩下的,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猎奇标签。

不吵,不撕,就写不出生活的故事。

缺了生活气息的国产剧,就像换了套皮肤反复排演的大型恋综。

02

什么剧才叫有生活呢?

我们并不是没有过。

2000年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张大民一家6口挤在北京大杂院的小平房里,客厅和卧室都在一个屋,地上、墙上摆满了东西,厨房更是“初极狭,才通人”。

日常吃饭,家里甚至放不下6把椅子,总有一个人要坐到床上吃,要是来个客人,还得站着吃。

每个物件的成色,是带有岁月感的。

剧中有一段,张大民(梁冠华 饰)要和李云芳(朱媛媛 饰)结婚,为了给家里添置一张双人床,张大民绞尽脑汁。

是想表达底层新婚买不起床吗?

不,是家里太挤了,有新床也没地儿放。

于是他苦苦算了好几天,才把家具们打乱重组,严丝合缝地规划好家里的每一寸土地。

这种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小市民生活。

生活不是整天人与人撕。

更多时候,是你与家人一起,日复一日地堆着一个又一个的小石块。

当然还有很多生活剧在制作时,都不可绕开的“参考答案”,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请回答1988》。

真实的道具,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年代感。

更重要的,每一个小物件,构成了生活的主要材料。

陷于琐屑与日常,才是普通人的真实状态。

德善妈妈(李一花 饰)把肥皂洗碎了,就攒进丝袜里打个结,继续洗衣服。

护肤品用完了,她还要拿别针把瓶盖里(可能)剩的给抠干净。

更细的,是一些完全不影响剧情主线的细节。

比如第六集,正峰(安宰弘 饰)给电台写信被抽中,主持人在广播中恭喜他“获得了卷心菜布偶一只”。

后来他们家就出现了一只布娃娃,正常来说,两个大男孩的家里怎么会有一个穿粉裙子的布娃娃?

有细心的网友扒出来,这个娃娃的造型正是当年风靡亚洲的美国进口玩具“卷心菜布偶”(也叫椰菜娃娃)。

以及在第一集中,德善去奥运会当举牌小姐,拿回来一顶赤道几内亚选手送的白色帽子。

到了第十一集,德善一家回乡下过年,老爸成东日头上戴的正是这顶帽子。

这些小东西,后来都没有在剧中被人刻意提起过,也不是什么关键线索。

但它们偶尔的出现,却补充了一些剧中没有展开细说的“生活过程”。

是生活流动的证据。

而《1988》中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也时刻体现着生活的痕迹。

正如第一集盛饭,妈妈打开锅盖后发出感叹:“这锅饭贼拉好~”

之所以这么惊喜,是因为他们家用的是火候很难掌握的煤炉,并不是每一锅饭都能煮得如此恰到好处。

这一句感叹,让观众们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窥见了这个家庭波澜不惊,却又清贫的过往。

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故事主线当然可以省略,但它们却是我们生活中,切切实实存在的一部分。

这种生活感,近年来的国剧巅峰《漫长的季节》也做到了。

举个例子。

剧中出租车司机龚彪(秦昊 饰)每天停放出租车后,都得找几块木板把车轮挡住。

只有有经验的车主知道,狗最喜欢往轮胎上撒尿,时间久了会腐蚀轮胎。

而且这一个细节,反映的不仅是龚彪老司机的人设。

是同样在场景之外,不论是无素质的狗主人还是遍地乱窜的流浪狗,都在写实地呈现龚彪居住周遭环境的凋零破败。

同样,警车备胎被偷,王响(范伟 饰)给警察放话,自己2分钟就能揪出偷轮胎的小贼,说完转身蹬个自行车走了。

注意这个单边蹬车的动作。

浓浓的90年代生活气息,还透露出王响当时七分自信、三分不屑的心情。

而且,只蹬不骑,恰好也说明了他要去的地方不远,2分钟足矣办完事。

角色的行为逻辑,与故事线都是交织且互相印证的。

比如王响住院,打完针右边屁股就坐不下去了,先是嘀咕了护士几句,然后又一顿跟妻子嚷嚷,角色那副窝里横的脾性暴露无遗。

配角也一样,徐姐(任素汐 饰)在自家面馆的下水道里挖出一根骨头时,她第一反应是冲着对面狂骂几句。

她怪的,是对面棒骨店把餐厨垃圾倒入下水道导致堵塞。

对应的是普通人的逻辑:一般人看到骨头,首先都不会联想到那是人骨。

也是同一条街面上,餐饮业竞争者暗藏龃龉的常态。

这些都在说明:

不是说拍穷人就有了生活,拍有钱人一定就悬浮。

生活应该指的是,拍的内容有没有成功让剧中的世界,角色形象,剧情逻辑等更加真实可信。

所以说生活感是什么?

在Sir看来,生活感的内核,是“束手束脚”。

哪怕是现实题材,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决定也不是一拍脑袋就成的,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资源是有限的,角色关系也不是凭空捏造的。

而不是霸总和爽文。

对应的反面,就是编剧们喜欢开的“金手指”:

比如,为了冲突,就安排出轨外遇小三等撕逼大戏;

然后为了合家团圆,就可以和好如初,既往不咎。

比如,为了让角色陷入困境和危机。

就堆砌意外,一个不够,来两个,两个不够,就来更多……

更胜一筹的,是为了奇观化,刻意制造噱头。

比如年初《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那个“奶酪味”“我看你是真饿了”的老三确实出圈了。

可是除了这个爆梗。

你现在对这部剧的主线故事还有多少印象?

为什么出轨,为什么有矛盾,最后结局是什么。

早就丢得一丝不剩。

创作是自由,但生活是限制。

反对者当然可以说现实肯定有类似的狗血。

但问题是。

我们真的还需要在国产作品中,反复舔舐这些狗血,还当做珍馐么?

03

我们的创作者真的没办法拍出当下的真实生活吗?

Sir觉得不是。

在《逆行人生》的评论区看到的最扎心的一个评论是:

作为一个外卖骑手,每天累死累活已经够了,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里看我自己?

无独有偶。

在当下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中,还有一个常见的批评就是,“消费苦难”。

我都这么苦了,为什么还要去电影院看苦难?

狗血、撕×、奇葩,确实都可能真实存在。

但我们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往往不是为了展现生活,恰恰是为了逃避生活。

什么意思?

我们提炼出一种貌似生活的东西。

去遮蔽真正对现实的观察。

因为,我们不想看,本质上,是一种生活的“耻感”在蔓延。

晒出去的,都是精装的朋友圈。

而毛坯的人生,是不可示人的。

于是。

我们要么仰望。

寻求高大上的霸总、爽文大女主、职场精英,去满足幻想。

要么想看斗蛐蛐一样,低头玩赏。

各种狗血戏码,极品亲戚,渣男渣女……看他们撕来撕去,猎奇的同时,也带着鄙视和嘲笑——

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活得比我焦头烂额。

无论是哪一种的“奇观化”。

都在潜意识中否定:

我们自己平凡的生活,也值得尊重,也应该被看见。

相比对创作环境、以及创作者进行口诛笔伐,把问题归结到“不认真拍”或者“不能拍”。

还有一个更扎心的问题:

在国产剧悬浮之前,我们对于生活的信心,可能已经先一步破碎了。

难道今天,“爽”“逆袭”“打脸”的小作坊式下料,不就是更加的吸睛吗?

从市场来说。

2024年的短剧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00亿,增长30%,而2024年传统影视规模不增反降,疲态尽显。

国产影视的创作者也早就开始了集体学习和转向:

《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热搜》《鹦鹉杀》《朝云暮雨》《瞒天过海》《默杀》《拯救嫌疑人》《最后的真相》……

现实话题主导项目。

结果是。

观众不仅对国产影视失去了信心,更在潜移默化下,对获取情绪价值,对分泌多巴胺的节奏更加苛求:

要求最直接的,最有力度的刺激,而对于线下,周边,更复杂的现实世界,选择性闭上双眼。

大家的关注点,集体转移到了线上。

符合自己的“爽感”,就摇旗呐喊。

不符合自己的“见识”,就重拳出击。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在过去作品下的“翻案”:

只有我一个觉得这个不好看么?

看到一个个穿越时空的道德卫士。

以及为了一个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热搜话题,消耗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与从未见过的网友争得面红耳赤……

但。

在词条和标签的怪阵中。

迷失具体的生活。

甚至想想看。

你一天有多少时间,将眼睛从手机屏幕移开,去真实地体会周遭的一切呢?

事实上。

我们从屏幕那头接受的讯息,也并不是什么深刻的理念,或者艺术的享受。

仍然是鸡毛蒜皮,蝇头小利。

但我们就相信,这种被数字加工过的,添油加醋的“生活”。

比生活本身更吸引人。

国产荧幕上生产的,也不过如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铝合金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

铝合金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国产6X6越野房车 曼恩拓又出狠货 下一篇: 国产对讲机也被造假?粉丝寄来假冒欧讯对讲机,大家一起来找茬

相关资讯